量子信息在国际上蓬勃发展 但那时国内的量子信息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仅少有人懂 有时甚至还被认为是“伪科学” 2001年,。
。
31岁的潘建伟回国 在中国科大组建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独立开始量子信息研究 仅2003年一年 潘建伟研究组作为第一单位发表7篇论文 但潘建伟想做的事不止于此 彼时,imToken官网,请与我们接洽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imToken, 2003年至2005年 潘建伟团队完成了 中国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“开山之作” 全球首次13公里自由空间 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通信实验 证实了量子纠缠能够穿透大气层 2006年 潘建伟向中国科学院提出自己的“疯狂设想” 2007年 中国科学院启动两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在两大项目的支持下 潘建伟团队进行了模拟星地间传输损耗 用热气球等移动物体 模拟量子卫星运动等重要实验 这些为后来的“墨子号”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1年1月 潘建伟团队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中国科学院启动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“空间科学” “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”等4颗科学卫星入选 2011年12月 卫星工程立项综合论证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最终,经过5年艰苦攻关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终于成功研制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2016年8月16日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发射升空 中国率先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? ▲2016年8月16日。
他萌生了一个近似“疯狂的设想”: 利用卫星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分发 ? ▲潘建伟实验团队在讨论数据。
“墨子号”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, “墨子号”:让一个“疯狂设想”变为现实 文丨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王敏 在浩瀚的星空里 有一颗卫星独一无二 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 初步构建“天地一体化”量子保密通信体系 它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 从2003年萌发量子卫星通信的设想 到2017年“墨子号”预定科学实验任务全部完成 中国科学家历经14年 从跟跑、并跑到领跑“冲刺”的背后 是他们追求原创、寸积铢累、协同攻关的故事 中国 科学院 院士 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介绍 不久的将来 星空上还将出现“量子星座” 形成覆盖全球、全天时服务的量子通信网络 科学家甚至可能将量子实验搬上月球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起超长的量子纠缠分发 更加深入地探索量子物理基本原理 ? ▲“墨子号”过境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站全貌,仰望星空 潘建伟说 “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,” 《中国科学报》明日(8月19日)刊发全文: 《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》